形象——门户与标志
围绕小西湖水域,形成丰富多彩的滨水界面,通过建筑形态及高度的控制,形成梯度上升、湖景共享,具有银川特色滨水中心区新形象。
结构——协调与均好
强调本片区在功能布局、景观系统、道路系统上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内部规划设计环形绿地,将之建设成为片区内部重要的生态廊道及开放空间骨架,提升周边地块的环境品质及开发潜力。
交通——通达与安全
借鉴国内外中央商务区在交通规划建设上的经验,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路网的承载能力。坚持公交优先和行人优先的发展理念,创造通达、安全的交通环境。
文化——传承与创造
全面梳理银川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文脉,结合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规划设计富有人文气息的开放空间体系,以开放空间的名义,实现地方文脉的传承和创造。
生态——共生与低碳
设计从城市整体生态格局入手,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环境条件,重点强调外部生态环境楔入和内部景观绿地的有机融合。以U形生态绿地为框架、串联各个绿地节点、形成“网络状、点线面结合”的有机绿地生态系统。同时,吸取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规划建议各种低碳建设项目,打造低碳城市示范片区。
Copyright@201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