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初三年级的一堂物理课上,关于“磁生电”的课程让人耳目一新。老师利用DeepSeek平台生成了19世纪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的虚拟模型,并通过AI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上,学生们还通过DeepSeek向“法拉第”提问,了解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甚至探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作为自治区五星级智慧校园,持续深耕智慧教育,不断突破校园围墙,让智慧之光永驻教育星空,祖国的花朵在“智慧云”下娇艳盛开。
近年来,在兴庆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以无畏的开拓精神勇立西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潮头,在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师生数字素养全方位提升等关键领域一路高歌猛进,收获累累硕果,教学案例从全国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场展示,为素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兴庆方案”,也为教育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可借鉴的“中国智慧”与“西部方案”。
智能教学环境,普惠师生新体验
走进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教室,数字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教学终端等设备让人眼前一亮,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VR体验、创意拼搭等课程让传统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们借助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一年级的一堂智能机器人课程,学生们一边自己动手操控,一边体验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人工智能的这些创新素养课和我们每天学习的语数外有很大的不同,它特别考验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开阔眼界,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白嘉怡说。
2017年以来,学校积极争取各类数字化建设项目,持续加大校园信息化投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为所有教学班及重点功能室配备智慧黑板并接入宁夏教育云平台,指导教师有效利用国家和宁夏智慧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开展教学,配备17间“智慧教室”、900多台学习终端及配套课程资源软件。在学校综合楼三楼建设1100平米的“智创梦工坊”,目前开设开源硬件、万物互联、智能机器人、创意编程、影视制作、VR 设计、无人机、Steam、机械臂、3D 打印与设计等课程,为学生搭建起会学、会玩、会创造的实践空间,为师生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实验活动创造条件。
“智慧作业”应用,教学模式新变革
在数学课上,平板电脑自动生成错题本,教师根据系统分析的薄弱点推送“靶向练习”,几名学生随即进入“个性化补习班”。这样的场景,正是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全覆盖应用“智慧作业”的缩影。
2023年9月,银川市第十五中学揭榜挂帅教育厅智慧作业项目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探索“智慧作业”,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靶向作业”,绘制学生学情的“动态画像”,帮助教师厘清教学重点,助力学校实现分层教学,为“减负”提供了破局新路径。
“九年级利用平板学习终端和智慧作业系统,动态采集学生考试、当堂小测、作业等学习过程性数据,形成个性化学情图谱,个人学习问题通过虚拟建班靶向推送资源和学习任务,以云走班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点的得分率。”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赵梦颖介绍,“智慧作业”能够快速处理海量学生作业数据,通过智能批改、错因分析、知识点量化等功能,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教师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
资源平台创新,师生需求新满足
在资源平台与服务创新方面,银川市第十五中学持续发力,利用国家、宁夏两级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与服务。基于宁夏教育云学校空间建成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成体系的学科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同步资源库有自建教学资源近5万件,实现“讲学稿”资源电子化,配套课件资源也在不断丰富和建设中。
“资源平台上实时更新的知识图谱,是我们教研的指南针。”教师高银莉分享,自己经常打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寻找新的思路,能向上延伸寻找教学灵感,这些内容不仅帮助教师产出更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提高。
为保障资源建设质量,学校建立教育云资源共建审核制度,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每年对表现突出教师进行奖励,将考核结果纳入评优评先、年度考核中,有效激发教师使用信息化工具的热情,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育数字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数字化为引擎,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