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打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拳”-新华网

利通区打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拳”

2025-07-17 09:35:26
来源:利通区融媒体中心

  “现在送孩子上学太方便了,步行几分钟就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居民马文涛欣喜地说。今年7月,随着高铁东城幼儿园投用,马文涛因居家附近没有幼儿园而导致的入园及接娃焦虑迎刃而解。

  这所总投资2965.8万元的公办幼儿园,作为利通区一幼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不仅以18个教学班540个学位的规模缓解了区域内的幼儿入园压力,更通过共享宁夏回族自治区示范园的优质资源,让“家门口的好幼儿园”从许多家长的期盼变为现实。

  学前教育的突破性发展正是利通区教育资源优化的生动起点。近年来,通过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利通区先后建成利通区第十四幼儿园、高铁东城幼儿园等6所新园,新增学位1710个,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按照规划,到2027年利通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将提升至68%,普惠性资源供给的持续扩大,正让更多幼儿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

  在夯实学前教育基础的同时,利通区同步聚焦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供给矛盾,通过优化招生配置、改扩建学校等综合举措,近年来累计新增学位1980个,有效缓解了辖区中小学资源紧张问题。

  而在特殊教育领域,利通区创新构建的十五年一贯制教育体系更显温度——通过改建中学部、增设学前教育部,为残疾儿童提供从学前到初中的全学段个性化教育服务,确保了特殊儿童少年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我们不仅要解决资源供给‘有没有’的问题,更要全面推动区域教育质量‘优不优’的整体提升。”利通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近年利通区推进自治区“揭榜挂帅”教育数字治理创新项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引进高校专家团队,组建150名数字化应用名师团队;构建“五育并举与学校发展、智慧教研与教师成长、学生评价与素质发展”数字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数字教研驱动课堂变革;实施“柔性引智”工程引入中国教科院曹培杰博士团队等高端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12门,建成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库,实现教育理念与发达地区同频共振,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差距”。

  与此同时,利通区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强力推行“强校+弱校”“城区校+乡镇校”的协同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近三年累计完成教师交流轮岗432人次,有效促进师资均衡配置;统筹共享各校硬件设施,建立特色活动、项目及课程的共建共享机制,直接推动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差距持续缩小。

  优化全域教育资源,既要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更需以精细化服务保障筑牢根基。通过校车通达、营养普惠、环境焕新三项举措,利通区正在精准破解区域内农村教育服务瓶颈——2025至2027年,计划新增11辆农村校车,开通27条定制化接送线路;为8所学校3300名学生提供营养午餐,逐步实现农村学生全覆盖;推动52所闲置校舍中45所完成盘活改造,让“沉睡”教育资产释放育人活力,全方位护航农村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到2030年,合理整合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涵盖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多个学段。届时利通区城乡学校布局将更趋合理,基本解决城乡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优质教育资源效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利通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马妮)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