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原村,连片的设施农业大棚泛起银光,大棚里饱满的番茄挂满枝蔓,村民们正穿梭其间采摘装箱。这个曾经“底子薄、矛盾多、产业弱”的移民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百万村”。蜕变的密码就藏在“党员积分制”的创新实践中。近年来,红寺堡区通过量化党员责任、激发群众参与,探索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
积分量化党员责任: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带头”
“调解纠纷成功加5分,带动农户种植技术增收加10分……”同原村党员马应帮的积分卡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今年的“成绩单”。作为番茄种植技术带头人,他通过田间指导、结对帮扶累计积分78分,在季度评选中位列榜首。
红寺堡区针对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推行“党员积分制”,将党员履职情况量化为“基础分、任务分、奖励分”。基础分涵盖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基本义务;任务分对应产业带动、矛盾调解等职责;奖励分则激励创新举措,如直播助农、移风易俗等。积分每月公示,年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积分制推行后,党员主动认领“责任田”,先后解决道路修缮等民生问题56件。
“积分超市”撬动群众参与:小分值换出大文明
在石炭沟村“党群积分超市”,村民马勇用积分兑换了一桶食用油。“参加村集体植树加了5分,评为‘最美庭院’加了10分,这积分比挣钱还有面子!”货架上的商品明码标“分”,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文明评选、技能培训等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红寺堡区将积分制延伸至群众层面,建立“党员带头赚积分、群众跟进攒积分”的联动机制。党员积分与所联系农户的积分挂钩,形成“1名党员带N户群众”的帮带链条。石炭沟村通过积分管理,拆除违建23处,红白事费用下降50%,2024年被评为“婚俗改革试点村”,颁发“低彩礼”证书12户。
“产业积分”激活共富动能:从“单打独斗”到“联农带富”
在新庄集乡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党员马小红的积分格外醒目——因牵头组建电商团队,帮助村民销售枸杞、黄花菜等农产品,年销售额超300万元,获得年度“产业先锋”加分奖励。
红寺堡区将积分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设立“产业贡献分”,党员通过土地托管、技术包干、销售包联等方式带动农户,按增收效果累计积分。新庄集乡10个村成立“产业共同体”,党员带头整合资源,2024年带动集体分红247万元。
从“空壳村”到“富裕村”,“党员积分制”成为红寺堡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正如红寺堡区委组织部负责人所言:“用积分量化党员责任,用制度激活群众参与,让‘小积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