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以“小切口”做活乡风文明“大文章”-新华网

利通区以“小切口”做活乡风文明“大文章”

2025-08-13 15:15:51
来源:利通区委宣传部

  “接地气”“聚人气”文艺宣讲声声入耳,“破陈规”“立新约”举措涵养文明乡风;“树标杆”“引航向”榜样典型感召邻里乡亲……而今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城乡,“沾泥土”“带露珠”的文明实践,正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近年来,利通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拓阵地、聚合力、树典型,通过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切实举措,引导广大群众和家庭共同破陈规除陋习,以移风易俗“小切口”做活了乡风文明“大文章”。

 拓展阵地资源,构建文明传播“新平台”

  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个个创新的阵地,一个个鲜活的载体,有效融合了各方资源同向发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群众主动投身到移风易俗的实践中来。

  利通区精心融合打造“中心、所、站、广场、驿站”五级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阵地,并横向联动,推广村居融合试点,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新风传播网络。

  马莲渠乡柴桥村着力构建“妮好”家事联调工作室、“移风易俗宣传小巷”“移风易俗馆”,家事联调工作室调解家庭矛盾、宣传小巷展示文明案例、移风易俗馆开展主题教育,三者互为补充为新风尚的传播搭建了坚实阵地平台,生动诠释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嫁新风的理念,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倡树文明新风。

  “说移风、道易俗,旧的习俗要根除;新时代、新思想,新的文明要发扬”“利通老乡听我说,陈规陋习害处多,大摆宴席比场面,铺张浪费还账难”……在乡村(社区)文化阵地上,一曲曲“快板书”“三句半”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新风。

  依托这些鲜活载体,利通区积极创新“333”基层宣讲工作模式,构建“1+5+N”基层理论宣讲大格局,拓展延伸“金花之声”线上宣讲品牌,建立“俏媒婆”“新红娘”“板言桥语”等“N”个特色宣讲小分队,通过“大妈说彩礼”“土话道家常”等活动,敲门入户、走街串巷解读好政策,把移风易俗理念精准“滴灌”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田。

  强化统筹推进,凝聚协同治理“新局面”

  “男当婚、女当嫁,先把这事拉一拉。白寺滩村新民谣,树新风来改陋习……”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移风易俗新风谣是基层治理的最好例证。“这些朗朗上口的民谣和标语,是我们村集思广益创作的,现在大伙儿对婚丧嫁娶怎么办、礼金标准怎么定,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村委会主任郭枝介绍说。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建章立制,让文明常态畅行。近年利通区建立由“区委统筹、部门牵头、基层落实、社会参与”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利通有礼 文明有你”文明创建十大行动系列活动,以“品牌引领、阵地支撑、活动驱动”模式,形成“月月有主题、处处见文明”的工作格局。这种多部门协同发力,纪检监察严明纪律红线、民政部门规范婚丧事宜、团委紧抓适龄青年,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

  板桥乡早元村将寺监会纳入“一约四会”健全形成“一约五会”一套机制,创新推行“123”工作法,即健全1套机制、用好2个载体、激活3支队伍,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东塔寺乡刘碱滩村推行“党员联户+三单服务”模式,依托“先锋茶堂”“廊亭议事”等活动平台,累计办理移风易俗事项20余件,让“随地烧纸”变文明祭祀,“噪音扰民”成和谐邻里,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马莲渠乡以柴桥村为示范点,首创婚俗改革“三点一线”工作法,以宣传引导切入点、红白理事关键点、典型示范闪光点,形成文明新风贯穿线,让“大操大办”转为“简约新风”,使“陈规陋习”化作“文明风尚”。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风尚;民风要正,正在村规民约。现如今,在利通区辖区106个行政村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将文明婚嫁、文明祭祀、文明餐桌等内容纳入“一约四会”群众自治模式,基层自治亮点频现。

 突出示范引领,培育文明乡风“新标杆”

  “在村两委领导下,我参与大棚种植18年了,经济条件好了,女儿去年结婚我没有要彩礼,我是村干部,又是党员,就是要给乡亲们树个好榜样。”金积镇大庙桥村民贾文斌说。

  据了解,近年利通区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通过“选树一批、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持续举办“抵制高额彩礼 弘扬时代新风”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分享交流会暨农村“零彩礼”“低彩礼”颁证仪式、“理”通凝心大讲堂等示范性活动10余场,选树示范家庭520户,宣传62户“零彩礼”“低彩礼”先进事迹,让典型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机制让治理有章可循,榜样则让文明有迹可学。通过“六个先锋”移风易俗示范户选树活动,利通区各乡镇挖掘“好亲家”“好婆婆”“好媳妇”等基层先锋模范200余户。

  金积镇大庙桥村创新推出抵制高额彩礼“十有礼遇”政策机制,在大棚种植、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给予补贴支持,以“乡贤论”“榜上亮”的方式,引导越来越多的村民争做移风易俗好榜样。

  东塔寺乡刘碱滩村建立“俏媒婆”、适婚青年管理双台账,紧抓辖区媒婆及青年关键群体,采取逐户走访等方式,摸排梳理适婚青年底数,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跟踪服务。

  与此同时,利通区还将“六个先锋”评选与文艺创作相结合,创排《高额彩礼要杜绝》《黄河新岸践新风》等文艺节目20余部,通过“乡音土话”“身边人演身边事”将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的故事搬上舞台,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让先进典型可亲可学,形成了“文艺唱榜样、榜样带群众”的良性循环。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