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市金凤区彩虹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3岁的独居老人李月霞接过志愿者送来的热乎饭菜时笑容舒展;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北社区的“红色驿站”内,外卖骑手李发军利用驿站微波炉加热午餐后,在充电休憩区翻看党史书籍,这里配备的冰箱、热水器、充电宝等设施,让他感叹“像回家一样温暖”;世悦社区“聚邻”广场上,居民邹建华陶醉在京剧院演员表演的《霸王别姬》唱段中,国粹惠民演出让百余名居民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盛宴……这些看似细微的生活场景,正是金凤区以党群服务“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文章”的生动缩影。
小服务托举“夕阳红”。“以前一个人,到了饭点就凑活几口,现在有了助餐点,吃饭真是太方便了,三菜一汤才10元。”68岁的张文英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笑得合不拢嘴。黄河东路街道湖畔嘉苑西区社区推出“空间嵌入式”服务模式,通过跨社区联动,将湖畔嘉苑东区社区食堂成熟运营体系“嫁接”至西区闲置空间,打造“嵌入式”助餐点,切实解决辖区独居老人吃饭愁的难题。
近年来金凤区整合党群阵地资源,打造助餐、医养、文娱“一站式”养老场景。聚焦“一餐热饭”,建成社区食堂25个,推行“公益+低偿”运营模式,60岁以上老人享8折优惠,日均服务超450人次,有效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做饭难”问题。打造“家门口老年大学”,设立社区分校16所,开设书画、插花、戏曲等课程86门,年服务学员4000余人。拓展精神共治空间,改造废旧车棚、闲置阵地为“党群邻里驿家”“罐罐茶议事会”,引导老党员带头协商社区事务,2025年新增微阵地11处,开展活动113场,推动老人从“被动受助”转向“主动参与”。
微课堂护航“青苗长”。“孩子寒暑假在社区学书法、做实验,我们上班更安心!”贺兰山中路街道铂悦府小区双职工家长汪丹的感慨,道出了金凤区以社区“微课堂”精准护航“青苗”成长的实效。
针对双职工家庭寒暑假托管难题,金凤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高校志愿者、退休教师、社会组织等资源开设公益课堂,2025年暑期提前推出科技科普、非遗手作等课程30余场,惠及儿童超百人,切实化解家长“空窗期”焦虑。同步补齐家庭教育短板,通过“家长成长营”心理讲座、“家庭阅读角”千册图书配送等89场活动覆盖1200余户家庭,构建“社区育苗+家庭护苗”协同生态。持续拓展“青苗”培育内涵,上海西路街道在悦海新天地创客空间搭建青年创业孵化平台,链接楼宇党群驿站、街道党校等资源,提供零成本共享办公与全链条创业服务,成功孵化4家科创企业,实现从孩童到创业者的全龄段“青苗”培育护航。
暖“新”行动点亮“前行路”。“现在按图送餐,新手也能秒变老司机!”在黄河东路街道工业集中区社区康苑雅居小区,外卖骑手李明指着新安装的“小哥地图”连连称赞。针对该小区24栋楼布局复杂、夜间标识不清导致的配送超时问题,社区党委通过3D建模绘制立体导航图,清晰标注楼栋分布、消防通道及近道。启用后骑手问路频次下降70%,投诉率降低31%。这一创新入选银川市新就业群体服务“十佳案例”。
聚焦新就业群体就餐贵、如厕难等急难愁盼问题,金凤区创新构建“1+N”暖“新”服务圈,在商圈、社区入口建成“塞上红色驿站”93个,联动肯德基、便利店等40余家商户推出“错峰优惠套餐”,集成饮水充电、避暑取暖等基础服务,织密全天候暖心服务网络。同时建立“以服务换服务”共治机制,招募32名骑手担任“移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上报井盖破损、垃圾堆积等隐患86件;组建“先锋配送队”为独居老人提供药品代送、物资采购等应急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世悦社区“红色加油站”配备微波炉、医药箱等设施,日均服务骑手、快递员50余人次,以“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能歇脚”的温暖守护,为新就业群体点亮安心打拼的“前行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三大群体最迫切的诉求,通过精准化切口破题、体系化资源整合、场景化服务落地,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有温度、有质感的‘生活共同体’。”金凤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