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在福建厦门开幕,“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系列活动在投洽会期间举办,宁夏银川因其较好的投资热力、产业活力再次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实现了该项荣誉的“四连冠”。
近年来,银川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以首府强、引领带动全区强、示范服务流域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2939.53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经济首位度达53.4%。
面向全球投资者,银川正以崭新的姿态递出开放与合作的邀请函。
产业势头强劲,创新后劲十足
立足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区位和首府优势,银川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彰显出银川强劲可持续的综合竞争力。
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能源、气候优势,银川市的产业定位非常清晰。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新装备制造产业,聚力建设“三都五基地”。打造“中国新硅都”,聚集隆基、中环等行业龙头,全市硅材料及配套产业已形成集链成群的发展格局;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总产值已突破360亿元,产业认知度和美誉度得到国际国内认可;打造“算力之都”,作为全国唯一“交换中心+枢纽节点”双中心省区首府城市,已形成智能算力3000P以上。建设“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汉尧石墨烯富锂锰基材料达到90%市场占有率;建设“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半导体级单晶硅、集成电路大硅片产能占到全国三分之一,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基地;建设“高端液态奶基地”,已建成全球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也是中国乳业首个“灯塔工厂”;建设“枸杞精深加工基地”,产品远销27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51亿元;建设“能源转型示范基地”,西北首个绿电小镇开工建设,构建了以新能源为主体、传统能源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夯实产业根基的同时,银川更以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迸发着数字经济时代的蓬勃活力。
通过大力鼓励创新、支持创新,银川市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领跑全区;作为银川工业的“最强大脑”,六盘山实验室汇聚150余名科研精英,聚焦高端控制阀、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前沿领域,为银川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成立全国首个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搭建一个开放共享式的科研服务平台,以“一中心、两机制”服务百家酒庄发展,组织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去年,银川市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小巨人企业5家,认定高新技术、雏鹰、瞪羚企业127家;招才引智成效显著,“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加力推进,2年吸引14万名青年人才扎根银川,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数量翻番,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消费活力迸发,开放步履铿锵
今年上半年,银川市促消费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6.01亿元,同比增长6.3%,并成功申报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消费市场呈现稳中有进、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同时,银川将体育激情、文化韵味、商业活力与旅游魅力深度融合,2025银川马拉松赛的热度不减,2026年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E组的绿茵激战,与2025览山音乐季的旋律浪潮,成为银川商文体旅融合的生动缩影。
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办期间,银川市创新开展“商文旅农体酒”融合促消费活动,打造“跟着中阿博览会·畅游银川”IP,推出55家宁夏首店品牌、秋季旅游线路、重点体育赛事及10张消费地图,组织45家首店品牌等展销同步发放15万元专项消费券,拉动消费增长。特色商品展汇聚17国、23省千余种商品,实现“一站式购全球”;通过精准接待服务与多维度宣传,全方位展现银川开放包容形象与产业活力,实现消费与城市影响双提升。
延续着千年丝路文明的开放基因,对银川而言,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服务国家大局的使命担当,更是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银川市通过构建“公铁海空”立体化开放通道网络破解“无海之困”。西向拓展欧亚大陆桥:开通银川—布达佩斯国际货运班列,将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送达欧洲腹地;南向以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为核心,开通银川—磨憨—老挝万象、惠农—凭祥—越南胡志明等“点对点”国际货运班列,深度对接东盟市场;东向借港出海:宁夏与天津、青岛、京唐港等东部沿海港口深度合作,在银川、中卫等地布局内陆无水港,常态化运行至天津港、青岛港等地铁海联运班列,实现“一次查验、全域通关”;北向对接蒙俄资源:打通俄罗斯-绥芬河-宁夏亚麻籽进口“一箱到底”铁海联运通道,建立蒙古国煤炭运输专线,开拓北疆贸易新路径。同时,“银川-迪拜”国际航空货运通道助力高附加值产品快速出海,形成“四向畅通、立体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内陆地区向开放前沿的转变。
同时,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两大国家级、国际性展会,构成了银川对外开放的“双引擎”。银川市作为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的战略支点地位。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期间,银川市充分发挥东道主优势,促成合作项目54个,计划投资额143.39亿元,签约金额位居全区第一。依托宁夏特色产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以葡萄酒为媒介打造文旅融合的国际化窗口。两大盛会协同发力,不仅显著提升了银川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品牌形象,更驱动了会展经济、特色产业与开放型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国际动能与高端要素。
营商土壤肥沃,资源禀赋突出
2024年,银川在西北地区首创“免申即办”改革,推出葡萄酒产业等15个“一件事”套餐,形成“13+1+7+15”“一件事”改革图谱。企业办证告别“跑多门、上多网”的历史,实现证照“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次办结”,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案例入选国家标准指南。同时,最新成立的银川市营商环境促进局与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形成“双轮驱动”,创新推出企业服务“五专一礼遇”模式,将每年7月19日设立为“银川企业家日”,提供324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用制度创新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书写西北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范式,银川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实现西北地区“六连冠”。近期,银川再添喜讯: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案例集》;黄河(银川市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入围“中国十大生态(食材)美食名城”;入选第二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名单;再次入围“2025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银川在生态、产业、民生、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全方位突破。
精准对标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银川市精心制定招商指南、精准规划招商路径、精细跟进项目落地、精实做好后续服务,持续完善“三个一批”招商项目对接推进机制。2025年现代产业重塑攻坚战首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集中签约的44个项目,计划投资额215.14亿元,涵盖清洁能源、低空经济、商贸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产业领域。
银川的发展,深植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之中。
通过战略谋划,这里汇聚并优化了包括绿电能源、算力基础、产业人才与枢纽区位在内的关键生产要素。从“东数西算”的战略节点优势,到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新装备制造所需的能源与材料支撑,银川将天然的资源条件转化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崛起的坚实底座,为企业提供了成本可控、供给稳定、高效协同的一流要素保障,构筑起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银川市拥有多元化投资合作主体,设立多只国有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点产业和领域。
当前,银川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链全球资源、拓合作空间,用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和政策诚意,彰显其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对外开放的信心。
面向未来,银川市将继续以“走在前、作表率”的首府担当,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中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诚邀全球投资者与创新者,在这片热土上共创价值、共享机遇、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