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针”心相伴 在抗癌中织就社区民族团结图景-新华网

梁娟:“针”心相伴 在抗癌中织就社区民族团结图景

2025-09-25 09:43:22
来源:兴庆区委宣传部

  秋意渐浓,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上前城家园公租房内暖意融融。居民梁娟坐在靠窗的小马扎上,左手捏钩针、右手捻毛线,专注地编织着“石榴籽”娃娃,苍白的脸上不时泛起浅浅笑意。

  这位指尖生暖的手艺人,是一名被癌症“倒计时”的患者。她带领邻里编织的不仅是手工制品,更是跨越病痛的坚韧、心手相牵的温情,以及一幅动人的民族团结画卷。​

  三年前,梁娟被确诊为宫颈癌。为筹措治疗费,她和丈夫卖掉房子,搬进了上前城家园公租房。化疗带来的剧烈呕吐,让她连端水杯的力气都没有,望着墙上斑驳的墙皮,她不止一次萌生过放弃的念头。

  转机发生在女儿带来的一团毛线。当时社区征集手工制品,梁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起钩针,冰凉的金属触感意外让她平静下来。当第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熊钥匙扣被邻居买走,握着带着体温的零钱时,她忽然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

  胜利街上前社区得知梁娟的情况后,迅速在社区“折翼天使手工坊”为她开辟专属角落。梁娟居住的这个保障性小区里住着不少残疾人,梁娟便主动提出,每周三下午在这里开展钩织培训。

  起初,她只是默默编织售卖,直到回族居民小马捧着馓子上门请教:“梁姐,能教教我吗?我想给孩子织个玩偶,也想挣点零花钱。”那袋带着阳光气息的馓子,成了民族团结的第一缕丝线,也让梁娟坚定了“带动更多人靠手艺增收”的想法。​

  从此,“折翼天使手工坊”成了邻里互助的“温暖驿站”。梁娟的“石榴籽”娃娃凭借可爱造型和美好寓意,很快成了社区里的抢手货。

  面对不同需求的学员,她总是耐心十足:视力不好的马秀兰阿姨想学,她专门把教程写在大字号纸上;腿部残疾的小刘渴望掌握手艺,她就手把手握着对方的手练习起针。

  而这份善意也在邻里间双向流动:马秀兰教大家做油香,小刘用手机播放草原歌曲;梁娟化疗后脱发,姐妹们悄悄织了各式各样的毛线帽送她,五颜六色的帽子堆在床头,像一片盛开的花海。有次她出院休养,小马还带着大家把未完成的“石榴籽”娃娃带到家里,十多双手围着床继续编织,阳光洒进房间,温暖得让人落泪。​

  如今,梁娟的床头摆着非遗证书考试复习资料,她希望让钩织手艺得到更好传承。两年间,她已教会十多位居民钩织技艺,帮助大家靠手艺增加了收入,而她自己的病情也奇迹般稳定下来。

  “是这些线团和大家的爱,把我从黑暗里拉了出来。”梁娟常抚摸着五彩线团感慨。​

  一根钩针,连接的不仅是线绳,更是颗颗相拥的心;一件手工,编织的不仅是图案,更是牢不可破的民族情谊。梁娟,远不止是一个人与病魔的抗争。她在一针一线中,将“折翼天使手工坊”变成了民族团结的实践课堂,民族的多样与团结,就在这方寸之间,达到了最美的和谐。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