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0月23日电(记者 任玮)宁夏银川市的“十四五”,是一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史,更是一幅民生有温度、发展有质感、文化有自信的生动画卷。在这里,企业因城市沃土而枝繁叶茂,城市因企业成长而活力迸发;政策精准滴灌让民生幸福可感可触,文化浸润滋养让城市品格熠熠生辉。在这里,每个奋斗者都在书写着时代答卷,每处绽放的“繁花”都在见证着这片沃土的深厚滋养。

五年来,银川取得了经济总量进位、创新发展突破、产业结构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等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目前,银川市经济总量即将迈上3000亿元台阶,增速领跑西北,首府首位度巩固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056.15亿元增长到2024年2939.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突破200亿元大关,省会(首府)城市GDP首位度达53.4%,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银川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成10余个特色街区、10余个夜市,以及阅彩城、新华商圈、悠阅城智慧商圈平台,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消费选择。5000余场商圈促销等活动轮番上演,汽车、家电等消费券持续发放,带动重点消费与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十四五”前四年,银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788.69亿元、791.62亿元、806.46亿元、856.4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9.1%、59.1%、59.5%、60.2%。如今,银川市获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等,消费作为经济“主引擎”、民生“晴雨表”的作用愈发凸显。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银川市始终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力推动农林牧渔业转型升级,农村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跨越增长,从2020年的156.97亿元增至2024年的211.71亿元,年均增长率稳定在7.77%。产业发展的红利切实惠及广大农民,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28.4元,2024年增至22299元,年均增长率达7.9%。如今,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交通出行便捷、公共服务完善,越来越多农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十四五”时期,银川市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持续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全市已打造各类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年均开展惠民演出、研学体验等活动超千场,让市民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化温度,不断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惠民的深入推进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银川市推动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7个、示范园区2个、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基地6个。截至目前,全市文化企业数量增至3851家,从业人数达12256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另外,银川市已形成多元发展、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文化旅游、影视动漫、文博会展为主导,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印刷出版等产业协同发展,既延续了非遗技艺等传统文化脉络,又培育了沉浸式演艺等新兴业态。如今的银川,不仅是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的幸福家园,更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热土,在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