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工匠乌万宁:油井“老管家”的匠心守护-新华网

塞上工匠乌万宁:油井“老管家”的匠心守护

2025-11-18 09:09:37
来源:宁夏总工会

  37载奋战在采油一线,把汗水挥洒在千里油区,精心看护一座座油井,用技术创新为生产效率赋能,为安全成本瘦身,为职工安全护航。这位油井“老管家”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辽阔的油田上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答卷。

  他是“塞上工匠”乌万宁,中石油天然气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杨青采油作业区油井看护业务管理员,也是采油工特级技师。面对采油工艺中的技术难题,他以“钉钉子”的精神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逐步成长为解决生产现场“疑难杂症”的技术能手和行业标杆。

  针对储罐液压安全阀喷机油这一难题,乌万宁与团队想出了“加装”这一最强辅助办法。

  “我们在液压安全阀的阀盖处加装隔板,阀体外侧加装集油槽,在集油槽底部打孔,从而使气体带出的机油碰撞到隔板后,流至集油槽内汇集,再从孔流入液压安全阀盛液槽,实现外溢机油回收再利用,也有效防止了储罐液压安全阀喷机油现象。”乌万宁详细介绍着这项操作。

  通过“外挂”不仅实现了外溢机油的“循环”,也让难题实现了“闭环”,避免了人员滑倒风险,为作业区全年实现经济效益约6万余元。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杨青采油作业区推广应用,该课题也荣获长庆油田公司第六届员工五小成果三等奖,厂科技创新五小成果一等奖。

  乌万宁坚持一线工作法,立足岗位,着眼安全,以生产问题为导向,以实际困难为抓手,以工作室为平台,持续加大技能攻关与创新。

  “离心泵上量不稳,引发润滑失效、超温磨损造成频繁维修,影响场站运行平稳,加大员工劳动强度,严重时甚至发生原油泄漏、油气中毒等事故。”面对离心泵不上量问题,乌万宁开始精准把脉。

  “乌万宁创新工作室”应用TRIZ创新方法分析,设计制作离心泵辅助上量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由增压混合模块、智能排空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

  “模块可以细化杂质、蜡块,提高流动效率,减少附着力。”乌万宁说,模块还有智能排空功能,可有效避免岗位员工在泵房内直接排放油气,在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减少了油气中毒、火灾爆炸等隐患。

  该装置投入使用后,泵效提升15%—20%,检泵周期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清过滤器周期从每次1-3天延长至7天,工作量减少60%,累计节约经济效益约760万元。

  “这可是个‘宝藏’装置。”乌万宁从安全环保角度对离心泵辅助上量自动控制装置进行了分析:单站单月排空污油产生量为0.2吨,全区18座站点,全年可减少油泥产生量43.2吨。这项研发先后获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金奖、第十九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优秀奖,被收录到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库。

  结构原理、操作规范、维修技巧,自动化、数字化、数智化,运行参数、故障现象、处理方法……乌万宁的笔记本就是油区生产作业时遇到问题的“百科全书”,也是同事们争相传阅的“活教材”,更是诸多“宝藏”发明的“参考书”。

  作为“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乌万宁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员工,以创新工作室为纽带,通过“师带徒”、现场教学、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铁人精神、工匠精神。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