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银川市贺兰县气温骤降。在贺兰县习岗镇红旗村,国家电网宁夏电力(闽宁山海情贺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乔小进、王凯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沿街巡视,而是根据手里的一份“特殊名单”,径直敲开了78岁老人何成畔的家门。
“何大爷,这几天降温厉害,我们专门来看看家里的‘空气能’设备转得咋样,屋里暖和不?”一进门,乔小进一边检查室内温控器,一边关切地询问。
屋内暖意融融,温控器上显示室温24度。“热乎着呢,就是这个开关有时候不太灵。”何成畔指着墙角的插座说道。两名队员立即拿出工具对老人的室内线路、漏电保护器和开关插座进行了细致排查,并现场更换了老化的插座面板。

这种“点对点”的精准服务,源于该公司入冬以来建立的“一户一档”服务机制。
今年,贺兰县新增近1600户“煤改电”用户。为了让这项惠民工程更有温度,国网贺兰县供电公司在全力保障“硬件”供电能力的基础上,将重心下沉到了服务的“软件”。入冬初期,该公司迅速组织开展“煤改电”用户大走访工作,通过走访重点筛选辖区内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群体等重点用户,建立了详细的“一户一档”服务台账,将老人的居住情况、紧急联系人一一登记在册。

11月17日,随着首轮寒潮预警发布,这份“档案”立刻发挥了作用。该公司迅速激活应急响应,依托“网格化”服务体系,变“被动等待报修”为“主动问诊”,优先对建档立卡的特殊群体开展设备“体检”。
“大爷,这个服务卡您收好,有啥用电的事儿,您随时打这个电话。”临走时,队员们将一张便民服务卡贴在了何大爷家最显眼的位置。
窗外寒风凛冽,屋内人心暖热。通过“一户一档”的精准守护,国网贺兰县供电公司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农村特殊群体织起一张温暖过冬的“安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