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宁县杨和镇杨和村,缝纫机声此起彼伏,20余名来自低保户和残疾户的村民正专心学习鞋面缝制技术。在村党支部书记马利勇的推动下,杨和村谋划发展一次性拖鞋等酒店用品产业,为村民就业和村集体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自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永宁县扎实推进“四个一批”进班子机制,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被选进村“两委”班子。为帮助新任职干部快速适应岗位,县乡两级组织全员培训,推行镇村两级导师帮带制,由老书记“手把手”传授经验,全面提升新班子的履职能力和服务实效,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有提升,以实干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强组织,注入发展新动能。永宁县通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协同共进。李俊镇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孙永清上任后,着力优化班子结构,推动“两委”成员平均年龄降至42.5岁,并储备6名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他带领班子深入调研,依托本地资源,确定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设施农业,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村集体自筹,在古光温棚园区新建4栋高标准拱棚,重点种植反季节、高附加值果蔬,实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预计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百万元,同比增长25%。
兴产业,拓宽增收新渠道。各村新班子立足本村实际,科学规划、精准发力,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杨和镇杨和村曾因集体经济薄弱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镇党委大胆启用经商返乡的马利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补齐配强“两委”班子。马利勇发挥自身视野宽、资源广的优势,带领村民推进旧棚改造、食用菌种植、粮食烘干塔、停车场充电桩等多个产业项目。10月,他组织部分干部群众赴浙江学习酒店用品制作技术,计划成立宁夏洋合酒店用品有限公司,预计带动2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为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
治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通过设立“代理书记”等机制,永宁县助力新任职干部快速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率。望洪镇北渠村在马丹园担任代理书记期间,迅速进入角色,围绕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完成土地确权、农渠维护等5件民生实事。在乡村治理中,他坚持“矛盾不上交”,深入田间地头成功调解10起纠纷;在集体资产管理方面,积极催缴2025年土地流转费277万元,有力保障村民权益,显著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